又如:若乃
或;或者
以萬人若一郡降者,封萬戶。——《漢書·高帝紀》
若有會同。——《周禮·稍人》
又如:若者;若大若小
與,和
旅王若公。——《書·召誥》
而
抑若揚兮。——《詩·齊風·猗嗟》
寵辱若驚。——《老子》。顧註:“而已”
若降天地之施,垂三光之明者,實在陛下。——《三國志·魏志》
五、若作為名詞
禾稈皮
穌,杷取禾若也。——《說文》。朱駿聲《說文通訓定聲》:“稈皮散亂,杷而梳取之。”
香草名
杜若,香草。——《說文》
華采衣兮若英。——《楚辭·雲中君》
順微風,揮若芳。——傅毅《舞賦》。註:“杜也。”
衡蘭芷若。——《漢書·司馬相如傳》
又如:若芳;若英;若惠
靈木。如:若木;若光
秦、漢時縣名。治所在今湖北省宜城縣東南
古水名。即今雅礱江,為金沙江支流。源出青海,東南流經甘孜、新龍等縣,到攀枝花市東北入金沙江
姓。如:若口引
六、若作為助詞
用在形容詞或副詞後面,表示事物的狀態。相當於“貌”、“樣子”
用史巫紛若,吉。——《易·巽卦》
有孚顆若。——《易·觀卦》
乘其四駱,六轡沃若。——《詩·小雅·裳裳者華》
桑之未落,其葉沃若。——《詩·衛風·氓》
用於句首
若昔朕其逝。——《書·大誥》

